top of page
  • Sedai Group

南街精神 - 大稻埕情感的百年川流

浸染陽光的巷弄內,時間彷彿停滯在陳年屋瓦之間,其中蘊藏的記憶濃郁得止息了光陰,或許,仍有無形交織的絲線正輕柔撥動著,像世代與世代間鳴奏的心絃。那是2011年底,一個民藝埕仍在預備的日子,84歲的屋主蘇黃雪殷切地領著世代文化創辦人周奕成前往參觀一件珍寶,他們穿過藥材、茶葉與線香漫佈成的富層次的氣味,蘇媽媽的徐步,彷彿也一步一步拉大期盼的張力。來到林柳新偶戲博物館,蘇媽媽向周大介紹了牆上一幅繪著豐富人文景觀的膠彩畫。

「你可知道這幅作品?我們也在民藝埕裡面掛一幅這樣的畫好嗎?」

那是郭雪湖的《南街殷賑》。這幅台灣美術史、大稻埕歷史的象徵,周大自然是相當熟悉。然而,蘇媽媽言語間透露的,似乎是圖畫中的一筆一觸正勾勒著老一輩大稻埕人的情感,將他們的心緒牢牢繫於這片土地。這股深刻的悸動,流露於蘇媽媽的神情間,周大不由得受了撼動-除了時代的意義,《南街殷賑》更承載著一個世代最真實的情感。在此嶄新的認識與感動中,周大將蘇媽媽的提議答應下來。

郭雪湖-南街殷賑.jpg

「名畫回故里」,多層次意義的傳承

南街上的族群薈萃以及豐隆多元物產,在郭雪湖的彩筆下揮灑出無數想像的憑藉。大稻埕與在地人之間的情感,又將畫作的意義深入另一層空間。如何將這多層次的意義與想像帶往當今,創造既深而廣的共鳴?大稻埕的歷史洪流彷彿剎那間匯聚於民藝埕的天井內,如瀑布擊石般砥礪著思考者的智慧,令之愈加圓熟光滑。閃爍的靈光川流不息,亟需被敏捷地捕捉。思緒隨著近百年光陰與情感匯流而成的脈絡馳騁,周大反覆思索各種可能,甚至構築出以馬賽克在天井將大稻埕的繁華重現的雛型。末了,這些強烈的希冀蘊釀成更具建設性的心願-當老一輩的長者對於《南街殷賑》有如此濃厚的感情,若將郭雪湖先生的真跡迎接回大稻程,或許能夠喚起不同的世代的共鳴,振作大稻埕人對自身歷史的光榮感,進一步堅定用心經營這塊土地的決意。

周大於是提出了「名畫回故里」的訴求。當期的《大藝埕》街刊除了引介《南街殷賑》畫作本身外,並探究它之於大稻埕在地人的意義。透過街刊的傳播,「名畫回故里」的主張很快的獲得不少迴響,並且輾轉使得郭雪湖先生定居於美國的家人們也知曉了。

IMG_3944.JPG

土地蘊藏的豐富記憶,使在地人的心緊緊相繫

因緣際會,郭雪湖遺孀林阿琴女士偕同兒女回台,主動和民藝埕方面聯繫。林女士已屆98歲高齡,身體狀況自先生過世後即不甚理想,但在知道了南街得意茶館展示了一幅蘇媽媽贈予的《南街殷賑》印刷複製品後,仍堅持在次子郭松年的攙扶下步上二樓參觀。哪怕複製畫早已年久褪色,那些筆觸描繪的一種對故里的情感卻歷久彌新。素來景仰郭雪湖先生的蘇媽媽,終於得以與林女士會面。素昧平生的雙方,彷彿透過交織於大稻埕的無形絲線聯繫起種種舊日的回憶,並自其中赫然發覺彼此的關係原來早已因這片土地而愈形親密。林女士與蘇媽媽的兩雙手互相緊握著,在喜悅的心情與晶瑩的淚光中暢談當年,即使宴席散去,臨別之際,兩人似仍有無盡的感動,並肩於民藝埕騎樓下遙指長長的迪化老街,追憶它過去的風華。

「名畫回故里」的計劃得到郭家人的熱情相助,親自向收藏原畫的台北市立美術館方面表達了希望促成這項活動的心意。周大與世代的夥伴們著實下了一番苦心,尋覓探究著適合展覽《南街殷賑》真跡的地點,美術館方面也派員勘查。無奈經過諸多努力,當時的迪化街一帶尚未有場所能夠符合所有適合展出原畫的客觀條件。

IMAG3280.jpg

溫情消弭界限,精神跨越時代

最踏實的溫情無畏重重的困難,即便是相隔萬水千山。在「名畫回故里」計劃遭遇挫折之際,民藝埕收到了當時已返抵美國的郭家人的回音-郭家決定複製99幅《南街殷賑》,並將編號第一的一幅餽贈予民藝埕及蘇媽媽。

古意盎然的樂聲以及熱烈的歡笑響徹永樂廣場,2014年10月19日,千百民眾身著復古服裝,在第二屆「大稻埕1920變裝遊行」的喧鬧歡樂的氛圍中享應這年度盛宴。同時在迪化街「Bookstore 1920s」的騎樓前,相機快門及人們殷切的眼神屏息參與了一項穿越時空的活動-郭雪湖之孫郭尚恩,穿起了祖父時代的畫袍,披掛著他卓越的精神,親手將嶄新的《南街殷賑》第一號複製畫致贈蘇媽媽與周大。郭雪湖先生在畫作中散發的人文精神,以及無數在地人濃郁的情感,融解了光陰的界限,讓大稻埕的榮光得以在世代與世代之間,永續流傳。

DSC_4828.jpg

IMG_4047.JPG

IMG_4042.JPG

Tags:

2 view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