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Sedai Group

永樂。太平。大稻埕

大稻埕,以往對我來說是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是我這輩子幾乎都在北部生活,陌生的是以前除了年貨大街及永樂市場外,也不清楚大稻埕還有什麼,說實話連台北我也不是很了解。這幾個月在大稻埕地區創作,很喜歡大稻埕的建築特色以及文化故事,慢慢知道了大稻埕多一些面貌,但總覺得還是少了一點,決定在大稻埕地區住上一晚,住在一個自己喜歡的街屋,融入大稻埕,來一趟小旅行。

從捷運大橋頭站出口,慢慢地往今晚的住宿地點讀人館前進,看到連接永樂國小及太平國小一座天橋,一邊永樂,一邊太平,往哪邊都很開心。

●大稻埕公園 小小的公園,裡面有小涼亭,有台灣民謠「望春風」作詞者李臨秋先生雕像,有一些中英日文關於大稻埕的說明牌,看看大稻埕名稱的由來。

【讀人館】住宿 從大稻埕公園再往安西街方向,就到達今日住宿的地點「讀人館」,具有歷史的街屋建築,一樓是個不錯的書店。沒有選擇商務旅館,而選擇街屋建築的讀人館,希望更貼近大稻埕的生活。

有日語版的旅遊資訊可以索取。

屋內的陳設典雅,另一頭望去,彷彿有花園秘境在其中。

住宿的地點在2樓,有樓梯也很貼心的有無障礙電梯。

進來讀人館之後,發現真是秘境,2樓的立柱及牆面有種典雅的氣派感。

門牌房號-壹二

房間裡的設計倒是讓我意外,很具現代感,沙發、電視及無線網路俱全。

可以煮熱水泡茶,有2包台灣茶可沖泡。

浴室有浴缸,還有免治馬桶。

盥洗用品是以天然為訴求的台灣品牌,無提供牙刷及刮鬍刀。

在停電黑暗中手力發電手電筒。

一樓有兩張小床,閣樓上有一大床。

門禁卡進出讀人館大門。這次住宿含有一張新台幣300元的用餐折價券,可用於一樓的「孔雀歐式料理」及「鹹花生咖啡館」。還有280元「南街得意」的茶體驗,事前向讀人館的服務人員預約時間。

這間是4人房,有樓梯可上閣樓,可以遙想當時的屋內格局。 晚上這一帶很安靜,可以輕鬆地做想做的事,悠閒地想著明日的旅行。

●社區營造中心-仁安醫院 隔天上午,走到連接永樂國小與太平國小的天橋上,看著街道,想著百年前此地不知是何種景像。

在天橋上引起我注意的建築物-仁安醫院,保留當時醫生看診的物品及設備。志工大姊很熱情的帶我看室內擺設特別之處,叮嚀我別忘了2樓也可以參觀。

【鹹花生咖啡館】早午餐 讀人館的退房時間是11:00,10點多收拾行李,決定到一樓鹹花生品嘗美味的早午餐。

從讀人館可通往鹹花生,我繞至從迪化街門口。

在鹹花生可以看到生意盎然的植物。

正享受著一件很美很小的事。

有無線網路可使用。

拿著菜單,點了一份早午餐(可用折價券抵扣消費),有麵包、溫泉蛋、蔬菜沙拉、水果及熱咖啡。

滿滿的一盤,不知從哪開始品嘗。

酸酸甜甜的沙拉。

用完餐後,在街上到處逛,有著各種實用的物品販售,逛好久。

大稻埕的街屋建築,讓人目不暇給,總想細細看每一個細節。

西式風格的牆面,立柱、女兒牆、牛眼窗等,一棟一棟仔細看,深怕錯過了特別的街屋。

有早期的閩南式街屋建築,拆卸活動門板多用途。

到霞海城隍廟參拜的人群絡繹不絕,很多的日本朋友會來此求平安,求姻緣。

看不完的街屋建築。

這裡活動也很多樣,10月份有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民藝埕 預約下午的品茶在民藝埕街屋2樓。

【南街得意】品茶 進到民藝埕2樓,南街得意。茶葉在大稻埕的歷史佔有一席之地,很多著名茶行位於大稻埕。

服務人員先提供菜單選擇,特別的是一盒茶樣可聞香氣,挑選自己想品味的茶葉。

每種聞過後茶香後,對6號金萱烏龍味道特別有印象,清雅的花香中帶有一絲桂花味,淡淡的香氣,不是很強烈,但回味十足,決定就選擇6號。

除了沖茶工具,還有點心,均取自於大稻埕當地。

有熱水可回沖,倒入熱水2分鐘後再品嘗。

先聞美味,再喝美味。

雪桐盤盛裝的點心,恰到好處。

讓相機先品嘗美味。

忍不住提筆速寫點心樣貌。

取自於大稻埕店家的果乾、紅豆貽、綠豆糕、堅果。

●大稻埕戲苑 品茶之後,到永樂市場看看,有美食,有布匹配件,但8樓還有個大稻埕戲苑,是表演場地,但也有常設展覽可看。

目前常設展為偶戲展,很多知識,很多戲偶可以觀賞。

不知不覺已到傍晚,總覺得大稻埕只探索了一小部分,一定要再找時間,多看看這地方。

歷經了不同文化的淬鍊,大稻埕包含不同的樣貌,有歷史,有文化,有信仰,有美食,有特產,推薦朋友到大稻埕,可以發現好多好多美麗的故事。

深夜燒酒夜來香,有機會大家來大稻埕,找找這張照片拍攝的地方吧。

 

作者:U&S叔叔與妹妹的叔叔

U&S叔叔與妹妹:同所大學畢業的學長(叔叔)與學妹(妹妹)都熱愛繪畫與設計,喜歡天馬行空的想像各種事物,在共同的創作理念與熱情下,以「U&S 叔叔與妹妹」名稱共同進行數位繪圖創作,成立插畫設計工作室,設計開發地方文化元素的商品,主要業務為插畫設計及圖像授權,並進行插畫教學,推廣美學教育。


66 views
bottom of page